-
【江苏招商】江苏四大港口跻身全国前二十强 外贸与集装箱增速亮眼
今年以来,江苏省港口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招商引资,推动物流枢纽能级持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江苏四大港口货物吞吐量集体进入全国前二十名,其中外贸与集装箱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沿江沿海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港口经济总体运行稳中向好 江苏省港口群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同比增幅接近两位数,远超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连续多季度保持高位运行,集装箱业务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仍实现稳定增长,凸显江苏作为外贸大省的供应链韧性。 二、四大港口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全国港口排名,苏州港以亿吨级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三,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南京港作为长江下游核心节点,其铁水联运优势进一步释放;南通港依托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集装箱中转效率显著提升;连云港港则发挥陆海联运特色,国际班列业务带动吞吐量逆势上扬。这四大港口协同发力,共同构成江苏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三、沿江沿海港口呈现差异化增长 区域发展方面,沿江港口表现最为抢眼,11.6%的增速主要受益于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带来的物流需求。沿海港口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实现小幅回升,特别是新能源装备等大宗货物运输成为新增长点。内河港口则通过航道网络优化,吸引更多周边省份货源,形成对干线港口的有力补充。 四、多式联运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项目成效显著。苏州港集装箱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十,得益于沪苏通铁路开通后的集疏运体系完善;连云港港中欧班列"保税+口岸"功能叠加,带动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超15%。这些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了港口辐射带动力。 五、智慧绿色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吞吐量增长的同时,江苏港口群加速推进智能化改造。南京港应用的无人集卡和5G调度系统,使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南通港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减少碳排放近万吨。这种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后续参与全球港口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江苏省正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随着新一轮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启动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预计全年港口吞吐量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2025-07-20
-
江苏工业强劲复苏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江苏省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行业全面回升,工业投资快速回暖。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2%,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33.8%,重点企业订单充足,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实现正增长。光伏、机械、电子等行业表现突出,重大工业项目稳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工业经济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2%,已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增长轨道。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8%,较疫情前同期上升6.3个百分点,表明工业生产活跃度显著提升。重点行业监测显示,机械、有色、建材、电子等行业增长较快,钢铁、轻工、医药等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二、重点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光伏产业表现尤为亮眼,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先机。例如,盐城阜宁某新能源企业率先投资大尺寸多主栅半片光伏电池生产线,三期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销售额30亿元。此外,石化、纺织等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实现良好开局,化纤和服装产值增长约30%。 三、工业投资快速回升 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及碳中和、新基建等政策机遇,带动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86个百分点。450项省级重大工业项目中,已有96项开工建设,1-2月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17.3%,超序时进度0.6个百分点。 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光伏、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积极布局新技术,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2025-07-20
-
【海门市招商】海门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3+3"体系激活工业新动能
今年以来,海门市通过精准招商引资,以"3+3"产业体系为核心驱动,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市新兴产业主要指标增幅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一、产业体系构建成效显现 海门市立足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的三大新兴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智能生产线和高端零部件项目陆续投产;生物医药产业依托省级开发区载体优势,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链条;新材料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这种差异化产业布局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为后续发展积蓄动能。 二、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统计表明,109家规上新兴产业企业前8个月累计完成应税销售突破90亿元,同比增速接近三成。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以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16%的数量,贡献了超过40%的税收增量。其中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尤为突出,重点企业税收普遍实现翻倍增长,反映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 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凸显 在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多家骨干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某药业公司通过创新药研发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7倍;另一家制剂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后,仍保持超50%的增速;专注于原料药生产的某企业则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效益指标成倍提升。这些案例印证了海门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的成功实践。 四、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完善 海门市通过建立产业基金、搭建科研平台等举措,构建起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已吸引数十个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形成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服务链条。同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海门市正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随着一批在建重点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全年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强动力。
2025-07-20
-
【江苏招商】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增长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持续加快,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江苏省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42%,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三大领域合计贡献超六成产值。在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等重点区域带动下,全省建成2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 二、新兴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器等高端装备产量同比增幅超65%,3D打印设备等7类新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常州、徐州等地新建的智能制造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带动全省工业新产品产值突破万亿元。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额同比增长逾40%,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字经济激活消费新动能 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速超55%,带动智能家居、新能源车等品类销售增长。无锡、南通等地建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前三季度全省数字贸易额增长33%。互联网平台企业营收增速达77%,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服务业态规模扩大。 四、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江苏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万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8%。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9%,大科学装置集群吸引超百个创新团队入驻。 五、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8%,带动周边城市共建产业创新联盟。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45%,宿迁、淮安等地生物科技园区引进重点项目投资额突破500亿元。全省技术进出口总额中,长三角区域占比提升至68%。 当前,江苏省正重点推进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计划三年内新增5G基站6万个,培育200家智能工厂。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持续巩固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5-07-20
-
江苏高技术产业持续领跑 招商引资助力创新动能提升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链协同,推动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省高技术行业产值增速连续第四个月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尤为亮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高技术产业成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2023年1-7月,江苏省高技术行业累计完成产值近2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1.4%,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其中7月单月产值突破2900亿元,同比增长13%,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五分之一。这一表现印证了创新驱动战略的成效,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持续释放活力。 二、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医药制造业延续强劲增长势头,6-7月产值增速均保持在13%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迎来爆发式增长,7月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29个百分点至40.2%,反映出国产大飞机配套产业链的快速成熟。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虽增速小幅回调,但仍维持12%以上的高位运行。相比之下,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增速回落至个位数。 三、区域协同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南京、苏州等城市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连云港、泰州等地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省级层面推出的专项扶持政策,在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支持,促使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政策组合拳巩固发展优势 江苏省近期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中,明确提出对高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各地开发区通过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8%,显著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为后续增长积蓄动能。 当前,江苏省正以高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随着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和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这一经济增长极有望延续稳健发展态势。
2025-07-20
-
【江苏招商】江苏经济稳中向好 工业投资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1至4月,全省工业经济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数据显示,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增速回升高技术产业引领发展 江苏省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回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超过年度目标任务。高技术行业表现尤为亮眼,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其中电子行业和医药行业分别增长4.8%和15.1%。各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5%和9.6%,高新技术投资增长8.2%。汽车机械、冶金、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设备升级和技术创新,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建材、船舶、轨道交通、光伏、软件等新兴产业产销两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显示投资信心持续恢复。工业投资增长2.5%,民间投资增长4.2%,表明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较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8%,制造业投资增长3.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反映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地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落地,推动投资增速稳步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升级类商品增长显著 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书报杂志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49.5%和9.3%。节能环保类商品表现突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高能效商品零售额增长60.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0.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绿色低碳和健康生活类产品需求旺盛,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江苏省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光伏、软件、轨道交通等领域产销两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显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各地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为江苏省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体来看,江苏省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工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均呈现积极变化。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投资增速稳步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未来,江苏省将继续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引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20
-
江苏外贸稳中提质显韧性 招商引资助力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南京海关最新统计显示,前11个月全省外贸规模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一成,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均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和发展活力。 一、外贸总量再上新台阶 江苏省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关口,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进口增速显著高于出口,表明内需市场持续复苏。单月数据显示,11月出口同比增幅达14.2%,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48.8%,显示产业链自主性不断增强。 二、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显著 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江苏省对韩国、东盟等新兴市场贸易增速均超两位数。特别是对韩国贸易额同比增长20.5%,成为增速最快的合作伙伴。前五大贸易伙伴合计占比64.8%,较往年结构更趋均衡。 三、机电产品主导出口结构 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5.9%,增速高于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30.2%,反映江苏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需求旺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降至16.6%,产业结构升级特征明显。 四、大宗商品进口量价分化 能源与农产品进口呈现"量增价调"特点:天然气进口量激增66%,均价上涨33.8%;大豆进口量增长19.9%的同时,铁矿砂进口均价微降2.1%。这种差异化走势既保障了初级产品供应安全,又降低了部分行业生产成本。 五、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江苏省通过落实稳外贸政策包、拓展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海关推出的"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改革,使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三成,为外贸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前,江苏省正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国际货运航线等通道扩容,预计全年外贸将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已提升至38.6%,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印证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与信心。
2025-07-20
-
【江苏招商】江苏省经济稳中向好 投资外贸双轮驱动消费活力增强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等关键指标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凸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 一、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贡献突出 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民营工业企业表现尤为亮眼。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的制造业集群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电子设备、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提质增效。南京、常州等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布局,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增长基础。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新基建引领增长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特别是在5G基站、数据中心、特高压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南通、盐城等沿海城市依托港口优势,加大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投入;徐州、淮安等地区则聚焦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接近8%,显示创新驱动战略成效逐步显现。 三、消费市场复苏态势巩固多业态协同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恢复。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南京、苏州等城市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消费占比提升,扬州、镇江等地的文旅消费通过特色IP打造实现两位数增长。 四、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业态成增长引擎 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连云港、太仓等港口城市通过拓展"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实现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规模翻番。苏州、昆山等地加工贸易向"研发+制造+服务"转型,集成电路、光伏组件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42%。进口方面,大宗商品和高端装备的快速增长,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保障。 当前,江苏省正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0
-
【江苏招商】江苏外贸稳中提质 对"一带一路"合作动能增强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策略、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推动外贸实现量质齐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八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呈现韧性增长,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显著,机电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共同支撑出口扩张,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一、贸易结构显现高质量发展特征 江苏省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前八个月占进出口总值比重达51.6%,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效显现,保税物流等新兴业态保持活力。值得关注的是,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幅超66%,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拉动出口的新引擎。 二、区域合作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 欧盟、东盟、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合计贡献超四成贸易额,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速达12.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表现尤为亮眼,越南、菲律宾等新兴市场增速均超20%,带动沿线区域贸易占比提升至24.4%。相比之下,受国际经贸环境影响,对美国进出口出现回落。 三、重点产业展现国际竞争优势 机电产品作为出口主力,前八个月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量的65.4%。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塑料制品出口增长21.4%,显示传统产业仍具竞争力。进口方面,能源资源类商品受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天然气进口值逆势增长11%,而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产品进口规模收缩。 四、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江苏省通过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地市结合产业特色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苏州、南京等重点城市发挥开放平台优势。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红利持续释放,预计全年外贸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5-07-20
-
【江苏招商】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投资进度领跑全国
今年以来,江苏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面推进230个省级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规模达3.1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前五个月已完成投资21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进度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超预期 截至5月底,江苏省210个在建重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突破2100亿元,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56个产业类项目投资进度过半,包括南京台积电12吋晶圆制造基地、海门振康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京地铁4号线一期已正式投运,宁和、宁高二期城际轨道完成全线铺轨,区域交通网络持续完善。 二、新开工项目数量创新高 本年度计划新开工的105个项目中,已有48个实现动工,开工率达46%。泰州中国医药城华创医药研发中心、常州瑞声科技3D手机玻璃等高新技术项目加速落地。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无锡SK海力士集成电路六期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审批,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将突破50个。 三、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批重点储备项目推进速度显著加快:沪通铁路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级评估,南沿江铁路获铁路部门技术审查通过;连云港民用机场扩建预可研报告完成评审,扬州泰州机场扩容方案通过民航系统审核。苏州港岸线扩容工程获专项批复,南通苏通光伏智能生产线项目较原计划提前一年进入施工图审查阶段。 四、多领域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江苏省通过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南京台积电项目实现厂房主体封顶,海门振康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线开始试运行。交通领域,南沿江城际铁路桥梁架设进度达75%,沪苏湖铁路江苏段完成路基施工90%,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奠定基础。 当前,江苏省正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等机制保障建设进度,预计全年将带动超万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